歡迎瀏覽CCLE教育后勤展覽會官方網站
CCLE第九屆中國教育后勤展覽會 倒計時:0 天
|
1949-2019 盛世華誕 |
喜迎國慶
普天同慶 愛我中華 揚我國威
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
70年光輝歷程
70年披荊斬棘,70年風雨兼程。70年來,在黨的正確領導下,在中國人民及海內外華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,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,民族獨立、國家富強、百姓安居樂業;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,中華兒女正式踏上了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的偉大征程。
撫今追昔,挖掘崢嶸歷史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往事,既是對歷史的回望,也告誡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。
扎根中國大地 奮進強國征程
——新中國70年教育改革發展歷程
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,到1977年改變無數人命運的恢復高考,再到“兩基”攻堅的順利完成、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,70年來,中國教育改革發展波瀾壯闊。今天,跟隨小編一起回望教育70年↓↓↓
1977年,我考上大學了
1977年底,廣播中傳出恢復高考的消息,正在插隊的尤勁東激動得說不出話來。因為熱愛藝術,尤勁東不知多少次哼唱著交響樂旋律。現在高考恢復了,理想從未如此真實可達。
第二年,收到了魯迅美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,他給父母寫信:“爸、媽,我考上大學了!”回憶起那個年代,尤勁東依然心緒難平:“恢復高考為青年人開啟了改變人生的大門,全社會出現了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的風氣,中國教育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。”
1977年,黨中央決定恢復高考,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聲。當年,全國有570萬考生參加高考,錄取新生27.3萬,我國高等教育開始走上健康發展道路。高考的巨大變遷,正是中國教育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。
感謝國家出臺的好政策
國家專項計劃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從2012年開始實施。作為瀘定縣嵐安鄉當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,學習成績優異的王志龍通過資格審查,也看到了飛出大山,實現夢想的可能。王志龍是瀘定縣第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,他承載著家人的希望,也承載著大山深處千千萬萬孩子的夢想。
王志龍說:“感謝國家出臺的好政策,讓我有了實現夢想的可能,我要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機會,不負家人和更多像我一樣的山里娃的期望。”
2012年,我國陸續啟動實施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考生的國家專項、地方專項和高校專項招生計劃。國家專項計劃定向招收貧困地區學生,實施區域覆蓋所有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和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。初步形成了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。
家門口就有好幼兒園
近年來,濟南大力推進學前教育資源供給,2016年到2018年,全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746處,新增學位9萬余個,投入近17億元。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,明確了學前教育財政性投入比例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不低于5%,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學前教育發展。”
70年來,我國學前教育 “從無到有、從有到優”。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0.4%提高到81.7%,已經超過世界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。2018年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覆蓋率達73.1%,“入園難”問題基本得到解決。
辦學條件改善從未放松
9月初,內蒙古林西縣統部鎮寄宿制小學迎來開學季,走進宿舍樓,整齊明亮的上下鋪,被子疊得四四方方,每層樓內都配備了飲水機、保溫桶,設置了盥洗室和水沖式廁所。“現在宿舍8人,一人一床,再也不用擠了。晚上洗漱方便,每周還能去淋浴室洗澡。大家把這里當作另一個家,都自覺維護宿舍整潔。”張芮瑜說。
“近年來,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政府加大教育投入,優先滿足農村牧區薄弱學校辦學需求,累計投入資金92.51億元,新建(改擴建)校舍建筑308萬平方米,惠及76個縣、2087所學校。
截至2019年4月底,全國共新建、改擴建校舍2.21億平方米,購置價值999億元的設施設備,基本完成五年規劃建設任務。
學校提升軟實力
寧夏在2017年便完成了以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廣泛應用為核心,融合教育資源、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功能的“教育云”建設,為150多萬名師生、2000多所學校和廣大社會公眾提供服務,使“人人皆學、處處能學、時時可學”變為現實。
2018年,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大幅改善。教育資源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,國家數字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接入各級地方平臺73個,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。
70年風雨兼程。從全部在校生不足12萬人到規模世界第一;從擴招提質到全面內涵發展,我國教育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。
70年砥礪前行。從培養輸送經濟建設人才到攀登世界科研高峰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、傳承文化創新,我國教育的使命光榮,成就斐然。
70年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我國教育始終與共和國同向同行。
上海傲展會展服務有限公司
021-61356849
021-61356848
咨詢及投稿熱線:
15216743284
(微信同號)